濟南物流公司:電商開新局:閃電爭奪變存量之戰
發布者:振宇物流 發布時間:2021-01-06 09:13:30
2020年,電商行業波瀾激涌,直播電商邁向萬億時代、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、行業監管驟然收緊……
阿里、京東、拼多多等經過“6·18”和“雙十一”兩大“練兵場”,一邊盤活存量資源,一邊尋找增量空間,加大對上游供應鏈的改造,協助加速商家數字化轉型。
“疫情的出現讓數字化轉型加速,使‘要不要轉’變成‘轉得到不到位’,而且成為一項必答題。”2020年11月,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一場公開演講中稱。
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,電商行業在“人、貨、場”等多方面持續演進,下沉市場潛力無限,C2M(Customer to Manufacturer)模式快速崛起,各類新物、好物涌現。
展望2021年,拼多多副總裁韓東原此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站在企業角度,我們可以清晰判斷,中國將全面擴大開放,中國市場正在更深度地成為世界的市場。”
機遇和挑戰并存,監管部門對直播電商和反壟斷重拳出擊,一場針對互聯網巨頭的反壟斷風暴悄然醞釀,直播電商也告別野蠻生長進入監管時代。經濟學者馬光遠提出:“2021年,互聯網巨頭瘋狂擴張、跑馬圈地、無序競爭、惡性補貼的日子結束了。”
直播帶貨告別野蠻生長
“歡迎來到我的直播間。”熟悉的問候語背后,是“萬物皆可直播”的火爆景象,數十人甚至數百人的團隊在背后如齒輪般緊密配合。
畢馬威聯合阿里研究院發布《邁向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》報告稱,2020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進入萬億時代,達10500億元。一年前,這個數據還是4338億元,同比增長210%。
直播電商站上風口,一時風光無限,也帶來頗多爭議,關于直播泡沫的討論甚囂塵上。
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一份2020年10月20日至11月15日期間的《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》顯示,“雙十一”期間有關直播帶貨類的負面信息達33.41萬條,日均在1.24萬條左右。報告對汪涵、李佳琦、李雪琴等頭部主播“點名”,包含數據造假、訂單造假、退換難等。
2020年12月30日,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,商家一窩蜂涌入直播,確實帶來一些問題。比如,為做大銷量而進行刷單、以次充好、虛假廣告等問題,還有對從業人員幾乎沒有設置門檻。
2020年11月,針對直播帶貨行業的3項政策接連出臺,1份來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,1份來自國家網信辦,1份來自國家廣播電視總局。其中包含打擊虛假數據、虛假宣傳、不為違法失德藝人提供出鏡機會、明確主體責任等。
市場分析指出,從創造驚人戰績,到刷單售假翻車,再到監管部門接連出臺新規意見,只花了短短1個月。密集出臺的政策,對電商直播中的主播、直播平臺、直播間運營人員、品牌方等主體提出多項監管要求。
2021年,直播帶貨將進入監管時代。連續出臺的新規意見成為直播帶貨行業過熱發展的鎮靜劑,一定程度上將會抑制行業亂象的野蠻生長。
除此之外,直播帶貨中商品銷售量無計劃、不穩定與訂單量潮汐式爆發、退貨率高等特點,對柔性供應鏈體系會提出更高要求,也需要倉儲、運輸、末端、售后等全鏈路協同,這對于平臺和商家來說,同樣是亟待克服的痛點問題。
下沉市場方興未艾
“消費者越來越走向‘只買對的不買貴的’,注重商品的功能性和實用性,而不是品牌的效應。”2020年12月15日,阿里巴巴副總裁、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對記者表示。
新消費群體帶來新消費場景,2021年巨頭對下沉市場的爭奪變得更為系統和差異化。阿里的方式是,深度介入工廠的運營管理,提供組合式解決方案:首先通過1688平臺做批發和定制化生意;有“觸網”基礎后,如果愿意往零售市場發展,可以從直營店開始嘗試單品,再拓展到多個產品線;高階玩家則進入淘寶特價版,將自己的產品做成一個面向消費者的新品牌。
拼多多則以消費端的變革,帶動供給端和物流端的變革,通過挖掘下沉用戶的購買潛力,與中小工廠完成供需匹配。拼多多推出的“新品牌計劃”2.0版,計劃在2021―2025年扶持100個產業帶,訂制10萬款新品牌產品,帶動1萬億元銷售額。
在拼多多、阿里盡享下沉市場紅利時,京東集團于近日成立面向下沉市場的京喜事業群。未來,京喜將聚焦中國1000個產業帶和原產地的100萬家優質工廠型及農場型商家,開展10000場產業帶溯源直播,賦能10萬個工廠型商家具備C2M能力。
隨著阿里、京東、拼多多等企業更加重視下沉市場,巨頭之間的C2M大戰也一觸即發。
C2M即用戶直連制造,又被稱為“短路經濟”,通過精簡產業鏈條,使得制造商可以跳過多個中間環節直接觸達消費者,按需生產、以量定產。
近日,中金公司發布研報提到。數字經濟的下個十年,C2M將助力現有成熟的平臺型企業再上一層,同時也可能會孵化出新的一批原生于產業互聯網的平臺型企業。
在競爭愈加激烈的下沉市場,商業生態完備的電商平臺將逐步顯現競爭優勢。
反壟斷監管重拳出擊
經過多年發展,以BAT(百度、阿里、騰訊)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異軍突起,投資版圖越來越大,互聯網反壟斷走上日程。
2020年12月,阿里開展投資并購的主要實體阿里巴巴投資、騰訊控股子公司閱文集團以及順豐關聯公司豐巢網絡,因為收購行為違反《反壟斷法》,分別被處以50萬元的罰款。
這張罰單打響中國互聯網反壟斷第一槍。業界認為,互聯網行業的“政策紅利”正在消失,此后平臺型公司將面臨更嚴厲的監管。
電商高速增長時代,由于人力、流量等生產要素成本低廉,后端效率并沒有得到重視,如今前端的獲客成本日益高昂,倒逼企業整合后端資源。
由此,銷售額背后由競爭推動的供應鏈、營銷方式轉變,商品品類、物流配送以及消費體驗升級,成為各方酣戰的新陣地。
2021年,電商行業走到了流量紅利末期和市場監管加強的十字路口。
“目前從用戶規模來看,電商已進入存量期,如何獲得更好的日活以及單客價,一方面要靠居民收入的提升;另一方面要看電商的新玩法。”1月3日,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胡麒牧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。
胡麒牧認為,未來電商的發展趨勢和機遇包括:看得見的實時互動將繼續受熱捧,直播電商未來將依然火爆;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,下沉市場的開發、消費節點城市的構建大有可為;隨著RECP和中歐投資協議等區域多邊經貿協定的簽署,跨境電商將迎來新機遇;C2M將成為趨勢,頭部電商必將由流通環節向制造業延伸。
來源:現代物流報
http://www.smrenw.cn